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因果故事

古人用“大数据”告诉你,做官和长寿的关系

2025-09-28 11:09:55 作者:《新唐书·归崇敬传》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
归崇敬(712—799年),唐代大臣。

归崇敬自幼学习家传礼学,精通礼法。科举考试中对策名列第一,升任四门博士。后来朝廷下令举荐治理百里地方的人才,归崇敬再次因对策获得优等,授任左拾遗。

唐代宗大历年间,归崇敬出使新罗(朝鲜半岛),参加吊祭新罗老国君、册立新君仪式。船行海上突然遭遇狂风大浪,船只几乎全被毁坏。大家商量先用一只小船送归崇敬走,但归崇敬说:“如今同舟共济几十上百人,我怎么忍心独自渡海?”话说完不一会儿,风浪就停了,大家安然抵达新罗。当时,出使外国的人都会带着许多钱,购买各国稀有物品然后带回国卖个好价钱(可见唐代就有去国外带货、代购的历史)。到了归崇敬出使新罗,行囊里除了衣被,其它一无所有。很快,东部各国都传颂着他的清廉高洁。

大历八年(公元773年),朝廷派归崇敬祭祀衡山。时逢哥舒晃叛乱,监察御史很害怕,请求遥望衡山祭祀一下就可以了。归崇敬严肃地说:“有皇命在身难道也害怕吗?”于是毅然前往,最终平安归来。

归崇敬晚年在兵部尚书任上退休。公元799年去世,享年88岁。归崇敬之子归登,官至工部尚书;归登之子归融,官至兵部尚书。


9.png


顺便说一句。


昨天说到武将带兵,今天谈谈文臣做官。


可能许多人对归崇敬的故事容易一带而过,包括末学一开始也没太认真对待。但其实如果对比一下我们现实的生活就会发现——为官的,危难时刻不先跑路、与大家同舟共济是多么不容易;出国不带货、做官不爱钱,又是何等稀有?许多人求升官发财,求长寿无病,求子孙发达,可看完归崇敬的事例,有没有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、日常所为就是这一切的源头?所谓恪尽职守、清廉正直、洁身自好、不辞艰险,难道不正是为官、做人最大的资本吗?难道不正是福报的来源吗?

这种案例绝非归崇敬一个。


北宋文学家谢采伯所著的《密斋笔记》中,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——被史书列为“廉吏”的,极多高寿。其中公孙宏80岁,第五伦80岁,李恂96岁,张奂78岁,是仪(三国)81岁,孙谦92岁,萧效80岁,裴宽75岁,李尚隐75岁,薛珏74岁,归崇敬88岁,卢钧85岁……做个好官有没有福报?让历史来告诉你。


而被史书列为“古儒生”、“经学者”一类的(即饱读圣贤书一心治学),同样极多上寿。如伏生治《尚书》,辕固治《诗》,寿皆90。任安学《易》,寿79;申公80岁,李尤83岁,鲍靓明治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,寿百余岁;文立、谯周、秦始初寿80;陶弘景、何琦皆83岁;葛洪以儒修道,寿81;颜含有操行,寿93;辛勉寿80;公孙景茂好学、有德政,曹宪通《文选》之学,寿皆百余岁;欧阳询85岁;张嗣宗是李世民的经学老师,寿83岁;萧德言是李治的老师,晚年更加刻苦,寿97岁;魏收擅长史学,寿77岁……一心治学、修身养性有没有福报?让历史来告诉你。


古人用“大数据”真正切切地告诉我们——做人踏实本分,修身养性,“无论在家出家,必须上敬下和,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。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不论人非……(印光大师语)”就是修行;做事兢兢业业、奉公守法、尽职尽责,也是修行;在任何一个角色上,老老实实地做好这个角色该做的事,不起非分之想,遵从圣贤教诲,谁说不是每天都在修行,每天都在积累福报呢?


当我们上下求索,四面奔波时,追逐于高谈阔论却无法安心于当下,谈玄论妙却无法安住于眼前,憧憬未来却无法安定于现在时,有没有想过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是一种修行和磨炼?有没有想过,我们的因果福报,其实就在其中?


(史料选自《新唐书·归崇敬传》)

(资料选自谢采伯《密斋笔记》)


桃源命理:今生能够做官,乃是三世修来的善业福报。没有福德,坐不了官,登不了位。也是因为祖先积善,有阴德庇佑。如能在今生,拒绝贪污,戒邪淫,正直为民,在阳间能够利益社会,利益众生,这样的好官,一定能够为自己延长寿命,延续其子孙积累深厚的福报。在官位,乃是过去世救济扶贫,积善累功的结果。故在此生,应该更加努力种更大的福田,造福社会。留福于儿孙。每日都有无数神明监察人间,积善之官,种福田的能力要大大超过普通人,在福中造福,不仅能够利益今生,而且能够顺益来世。


即使是处于暗室之中,神目亦如电,地府真实存在,天界也真实存在,因果报应莫要不信。末学在预测的28年之中,看到贪污受贿的人,即使是命中原来有福,也容易被削福削寿。或身体不好,或影响儿孙。有些甚至犯牢狱之灾。贵命变为贱命,实在可惜。若是在世间贪污,或是以权利行不义之事,往往最容易折损自己以及子孙的福分,不善行为,会快速消耗自身之福报。有些甚至身败名裂就在短短五到十年之间的事情。从命理玄学的角度上来说,天地的账目十分的分明。丁是丁卯是卯。人不可贪不义之财,贪官往往福分暗损得非常厉害,本身可以一世荣耀,结果因为贪污损福,变成一时荣耀,结果还喜提许多年的银手镯。所以贵命应该要认真修德,不可随波逐流。时时谨慎守正,爱惜福报,才是正理。



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末学以及末学的冤亲债主,历代宗亲眷属,愿他们能

阿弥陀佛慈悲加持,业障减轻,离苦得乐。也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

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

,同生极乐国。南无阿弥陀佛。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因果故事最新图片文章

因果故事最新文章

因果故事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