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积德善书

太上感应篇的故事(19)------积福消灾的道理

2023-08-27 21:25:18 作者:佛陀教育网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31.png

 

【毁人称直。】

 

【解释】毁谤他人而自以为正直。

 

【分析】士君子在待人处世方面,一定要做到尽其在我,要使自己正直而没有邪恶,这才是直。有的人本身未能正直,而只以毁谤他人来自称正直,那就已经丧失良心了,哪里能称他为直呢?而且正直的人心地一定忠厚,该说就说,使人知道要改过;重要的在于有足够的诚心,而不是言词上的表达,这就是直。那些毁谤他人的人,以污损他人名誉来满足自己怒气的发泄,却自认为是行直道,这不是让人感到痛恨吗?

 

【故事】明朝的侍郎王伟是少保于谦推荐晋升的,但却趁着于谦有过错时,暗中上奏毁谤他,以此获得正直之美名。当时景帝非常信任于谦,就召见他,把王伟的奏折给他看。于谦叩头认罪。皇帝说:“我自然是知道你的为人,你不必感到遗憾。”于谦出来以后,王伟就迎上前去问他说:“皇上说了什么事?”于谦不说话。王伟再次请问,于谦就笑着说:“老夫有不对的地方,你就当面跟我说,我未必不会听从,你为何忍心做这种事呢?”于是就拿出奏折给他看。王伟这时惶恐(huáng kǒng)惭愧,吓得无地自容,于谦却笑着安慰他。

 

【骂神称正。】

 

【解释】辱骂神明而自以为公正。

 

【分析】聪明正直叫做神,是君子所应当敬畏的。但是有一些肆无忌惮(jì dàn)的小人,自以为是正直无邪,可以使鬼神屈服,不知道他那微细的心术,鬼神早就看穿了,平白自招罪过罢了。

 

【故事】镇江有一家糕饼店的老板姓于,他的小儿子出了水痘死亡。于老板竟然写了一纸讼状,想向城隍控告痘神;他的妻子把讼状抢走,在灶下焚烧掉。于老板晚上梦到被鬼卒引去,城隍说:“你家的灶神向我申诉,说你写状词告痘神,痘神到底犯了什么罪呢?”于老板说:“痘神索求祭祀不能如愿,就把我的孩子害死。”不久痘神到来,说:“他的儿子命中注定应该死亡,与小神有什么关连呢?”城隍判决说:“姑且念你是个无知的小民,就送交杨知县责打二十大板,生病一个月。”当时杨蜀(shǔ)亭担任丹徒县令。第二天,于老板在店门前吊起小门时,正好妨碍并碰破官伞,被责打二十大板,在床上病了一个月才痊愈。

 

【弃顺效逆。】

 

【解释】抛弃顺道而效法逆道。

 

【分析】周朝卫石(què)说:“君义臣忠,父慈子孝,兄爱弟敬,这是六顺;卑贱妨害尊贵,年少欺凌年长,疏远者离间亲近者,新交离间旧识,小的加害大的,淫秽破坏义理,这就是六逆。如果抛弃六顺而效法六逆,这只会加速招致灾祸。”《书经》说:“惠迪吉,从逆凶。”意思是说,顺了这个道就会得到吉祥,逆了这个道就会产生凶险。又说:“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”能顺应天理的人,就会尽忠尽孝、为圣为贤;违逆天理的人,就会为狂为暴、为变为贼。弃顺效逆的念头都在一念之间,祸福的分判就有天壤之别,能不谨慎吗?

 

【故事】霸州文安县的赵风子,勇敢又有力气,他与刘六、刘七等,分别聚结匪寇到处行抢,攻打掠夺河南。当他攻进泌(bì)阳时,把焦芳祖先的坟墓全都挖开,并说:“让我亲手杀死这个老贼,来向天下人谢罪。”后来被官兵击败,转向六安抢夺,官兵又再追击,赵风子就夺取一位僧人的度牒,剃除头发假扮僧人,被部将赵成抓到碎尸万段。刘六、刘七逃到通州狼山时,忽然飓(jù)风大作,贼寇全部都被歼灭。

 

【背亲向疏。】

 

【解释】背离至亲而心向生疏的人。

 

【分析】背亲向疏不止是单方面的事情,例如欺瞒、背弃了父母,私自托付妻家。对待父母亲人像是平常人,却去厚待妻子亲族;对待兄弟斤斤计较,而对待外人特别慷慨;不顾族人的贫寒,而去冒认他人为自己的宗族。凡是薄(bó)待所应厚待的人,厚待所应薄待的人,这些都是背亲向疏。孔子在《孝经》中说“不爱护他的亲人,而去爱护其他的人,叫做悖(bèi)德;不敬重自己的亲长,而去敬重他人的人,叫做悖礼。”现在有人背亲向疏,不是因为恩怨徇私,就是在人情的冷暖变化上起了分别;这样的悖德、悖礼就非常严重了,而且是根本重罪,果报必定很惨。

 

【故事】明朝人白希没有儿子,不以自己的侄儿来继嗣,却抱养了一位屠户的儿子。后来白希死了,有客人投宿在他家中,晚上听到有奔走的声音,就起床从门缝里观看,看见男女几辈的人,在那里徘徊东张西望,好像饿了很久;又看到有一个人,腰间插着屠刀,步履踉跄地走进来,一会儿鼓着肚子走出去。那些男女数辈的人跺着脚说:“这下子苦了!完了!又没得吃了!”神情凄然地离开了。客人到了天亮时问仆人,仆人说:“昨天晚上,我家主人在祭祀祖先。”客人因而领悟出,带着屠刀的人是主人的生父,而那些男女数辈的人就是白家的祖先及白希夫妇。客人叹了一声,就离开了。

 

【指天地以证鄙怀,引神明而鉴猥事。】

 

【解释】指着天地,来为自己的卑鄙心怀做见证;引请神明,来鉴察自己的猥亵(wěi xiè)之事。

 

【分析】天地是公正无私的,神明是正直不偏的,顺着天理就能得到吉祥,违逆天理就会招致凶险,它的感应就像响回应声一样,小心敬畏尚且还怕会获罪,何况竟敢指天地引神明,来证明、鉴察自己卑鄙的心怀、猥亵的事情,这不是亵渎(xiè dú)天地神明吗?天地神明怎么肯助人为恶,这只是徒然使自己加速招来灾祸罢了!

 

【故事】张中,乖戾(guāi lì)不和的气息聚集于一家,父子、兄弟、婆媳、妯娌之间,动不动就有忤逆、争执的事情发生,往往呼天抢地指着神明,都想以此表白自己。等到分家产那一天,纷争更加地激烈,互相设坛祭祀神明来诅咒对方。从此,妖怪作祟的事情频频发生,疾病连续不断;几年时间,张中的家人几乎死光。

 

【施与后悔。】

 

【解释】布施给他人之后,心里又后悔了。

 

【分析】施与这件事,要建立功德最为快速,然而必须乐善不倦,才会有所进步,即使是财力不够,也一定要常存此心,更何况可以把心念转为吝啬(lìn sè),而丧失自己的初发心吗?还没有布施就后悔,就不会果敢地布施;已经施与了却又后悔,就不会再施与。这种贼仁害义的行为是心病的根本,所以太上不写施与的善举,而只摘录后悔的过恶。因为圣人所最称许的莫过于迁善改过,所最厌恶的莫过于为善不终;在布施之后会感到后悔,推究他的初心,毕竟不是真心喜欢做善事,只不过是一时高兴求个好名,希望得福罢了!一开始既然已经错了,怎么会不后悔呢?若是真心布施,做到了“人我皆空”,内不见能布施的我,外不见接受布施的人,中不见所布施的财物,这样就不会有布施之后又后悔的情形发生。所以行善的人,不可以不用心观察自己行善发心的念头。

 

【故事】奚百三本来是个贫穷的人,偶然见到一位道人到一个店家化缘,店家却不施与。奚百三摸摸腰间,只剩下一文钱,就布施给道人。当天晚上,就梦到道人帮他除去赘(zhuì)肉;等到醒来时,脸上的赘肉果然脱落了。一文钱的布施,竟然让他脱离病苦,可见施与不在于有多少能力,而在于存心,世间人应该要一心去力行;劝他人一起来做尚且还嫌太慢,更何况做了以后可以后悔吗?

 

【假借不还。】

 

【解释】借用财物却不肯归还。

 

【分析】假借,是用来通有无、舒缓济急的,本来是一件好事,受到的恩德已经不小了,怎么可以倚恃(yǐ shì)强势,用狡诈的手段来推托不还呢?他哪里知道没有了却的债务,死后仍然要偿还,欠得少的就当他的奴婢,欠得多的就当驴马牛狗来偿还,这也是相当可怕的事。凡是向人家借用东西,必须要加以爱护,若非不得已就不要去借,借用完了就要马上归还;这样别人就不会感到厌烦,而自己也无愧于心。至于向人借钱,更要清清楚楚地偿还;现在的人常常借了钱就不还,却未想到这个钱不是我的,就算据为己有,到最后钱财也是会不见,只会徒增债务而已,这样究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?

 

【故事】清康熙戊午年秋天,北京居民张元畜养了一头驴,一天能走两百里路,可是却很喜欢踢人、咬人;唯有张元父子三人骑他时,它就非常地驯服,别人都没有办法骑。偶然有一个姓杨的人,姑且试着借驴来骑,却非常驯服地让他骑,于是就骑着它行走;回家之后,杨某梦到穿着黑衣的人告诉他:“我是张家的驴,前世向你借用三百钱不还,现在应当补偿你;你昨天骑着我走了二百八十里,乞求你再骑二十里,我欠你的债就可以了结。”杨某问:“你欠张家多少钱呢?”黑衣人皱着眉头说:“多多多,不可说。”杨某醒来后果然又借驴来骑,去的路程稍微远了一点,驴子忽然跳起来把杨某摔在地上,推算一下路程,果然是二十里。杨某更加感到惊异,祈求说:“我明白原因了!但现在离家十里路,如果不骑你,怎么能够回去呢?我回家后就拿十文钱来买草料喂你,怎么样呢?”驴子站着看了他很久,又驯服地上路。尔后杨某故意试着要骑他,但是才刚接近驴鞍,驴子就踢咬长鸣。

 

 

忏悔三世身语意带来的恶业,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,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向善念佛感恩诸佛菩萨,龙天护法慈悲加持,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。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南无阿弥陀佛。

 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积德善书最新图片文章

积德善书最新文章

积德善书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