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70集)文字版

2022-06-05 11:49:22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898.png


净空法师  2014年7月4日讲于台南

 
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坐!


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

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
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: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: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 

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八十七页,第七行:


【果无不穷曰普,不舍因门曰贤。此即位后之普贤,是为如来之化现也。】


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


现在接着看下面:


【至于《会疏》云:体遍法界,故曰普。位邻极圣,故曰贤。是为位中普贤,乃等觉菩萨也。】


大乘经里头称普贤菩萨多半都是说“位中普贤”,华严会上文殊、普贤都是位中人,也就是等觉菩萨。


【《会疏》又云:能导御一切。】


“导”是教导、引导,带路的人;“御”是驾驭。也就是“导御”两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授、教师,是这样的一种身份,能够导御一切众生。


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四十位法身大士——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他们接受等觉菩萨的教化;下面三乘——菩萨、缘觉、声闻;再下面——六道众生。这是说菩萨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。


【发十大愿王。】


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普贤菩萨以“十大愿王”导归极乐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菩萨具体的表法,真的做出来给我们看。五十三参第一参是吉祥云比丘,他代表初住菩萨,圆教初住。普贤菩萨化身为五十三位善知识,统统是普贤菩萨化身。四十一个位次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,“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”,发“十大愿王”,从“礼敬诸佛”到“普皆回向”。


【愿西方往生。】


这一句比什么都重要!如何叫大家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,往生极乐世界。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,四十位法身大士接受普贤菩萨的教导,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
【特翼赞弥陀”。】


“翼”是羽翼,他跟文殊菩萨两个人,也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信愿往生的菩萨们,往生到极乐世界,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。


【故于此经是为上首。】


释迦牟尼佛讲《无量寿经》,普贤菩萨在座,是菩萨众里面的上首。


【又《探玄记》。】


《六十华严》的注解,贤首国师作的。他的解释:


【德周法界曰普。】


无量无边的功德周遍法界,这是普的意思。


【贤是最妙善义。】


像中国老祖宗在《大学》里面所说的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,这个“最妙善”就是“止于至善”。“至善”是什么?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这才叫“至善”。祖师大德为我们称的“妙善”,“最妙善”。


【谓菩提心所起愿行。】


发愿,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标准了,要什么样的标准去发愿?要菩提心。


“菩提心”是什么?本经的经题,“清净平等觉”就是菩提心。


通常经论里面告诉我们:“菩提心”的“体”是真诚心;“菩提心”的“用”是“深心、大悲心”。“深心”是自受用,“真心”对自己叫“深心”,对大众叫“大慈大悲”。


我们为了学习方便起见,把“发菩提心”写了十个字,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”。“真诚心”是“菩提心”的“本体”,“菩提心”的“作用”对自己就是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,“菩提心”一发你的心就清净、就平等,觉而不迷,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是大慈大悲,他受用,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是自受用,清净没有染污,平等没有分别,觉就不迷。菩提心一发,自自然然下一联是,“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”,最后归到净土。这是“菩提心”所起的愿。“愿”是“十大愿”;“行”是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


所以讲“身口意”,你看:


【悉皆平等,遍一切处,纯一妙善。】


跟《大学》里头所说的止于至善是一个境界。


【备具众德。】


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其中。


【故以为名。】


“名”是菩萨的德号,普贤菩萨。


【“普贤、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,侍佛左右。】


我们中国大乘“贤首宗”(也就是“华严宗”)所供养的佛像,当中是毘卢遮那,毘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,佛的左手是文殊菩萨,右手一边是普贤菩萨,这叫“胁士”,是释迦如来的两位助手,真正得力的助手。文殊、普贤这两位菩萨,文殊代表“解”,表“智慧”,普贤代表“行”。


华严会上文殊排名第二,普贤排名第一,这个排名先后有关系,就是这一个法门、这一个宗派,是重在“解”还是重在“行”。如果文殊摆在第一,重在“解门”;普贤摆在第一,它重在“行门”。我们一看就晓得,华严重在行门。


我们净土宗也是重在“行门”。净土宗阿弥陀佛的两位胁士是观音、势至,观音排名第一,大势至排名第二,观音菩萨代表“行门”,大势至菩萨代表“解门”、代表“智慧”,跟华严表法的义趣相同,都是重在“行”。“普贤行”,“十大愿”全包括了。


“净土行”,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帮助阿弥陀佛,以三十二应、三十二种应身普遍示现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,接引众生往生净土。所以他们站在佛的左右两边,


【乃释尊会中上首。】


释迦牟尼佛法会里面的上首,在华严会上他也是上首。


【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。】


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文殊为“庶男”,“庶男”是老二;老大,大哥是普贤,文殊是老二。表法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。


【《四十华严经四十颂》曰。】


底下的“四十”是第四十卷,也就是《四十华严·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全经有四十卷。最后一卷偈颂里头有这两句:


【一切如来有长子,彼名号曰普贤尊。】


有这两句话,所以说可见普贤正是如来长子。这个地方说:


【如来法身之所流现,化作等觉大士,襄赞释尊,演唱圣教。】


经中告诉我们,文殊、普贤都是如来法身变现出来的,“法身之所流现”,完全是讲“自性”。能大师告诉我们“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”,“万法”里头包括诸佛菩萨在十法界现身教学,都包括在其中,一法不漏,这是“自性流现”的。


“化作。”这是变化,做为应身、应化身来帮助释迦牟尼佛、协助释迦牟尼佛“演唱圣教”,“唱”是讲经说法,“演”是表演,做出来给我们看。


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讲经教学四十九年,他的一举一动是“身教”,把释迦牟尼佛从早到晚他的生活状况,记录下来就变成“戒律”。学“戒律”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生活。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,那样的智慧、那样的威仪,这属于“律”。


“律”是行门;“教”,“教”是“解门”,着重在“解。”


“行门”里头有两种:


一种从“言教”,这里头包含着华严贤首宗、天台法华宗、三论宗,还有法相唯识、律宗、净土宗,都包括在教里面。


除了“教”之外,还有一个叫“教外别传”——禅宗。


总的来说叫“三学”:“戒学”,“禅宗”代表“定学”;“教下”就是属于教学。这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统统都包含尽了。


古大德告诉我们:世尊一代时教,“行门”里头是“律宗”,最后终极的目标是在“净土”。连《华严》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是最明显的表示,门门都归净土,归净土才究竟圆满。


这个法门确实是难信之法,我自己亲身经历。我学佛入门,是从佛经哲学入门的,方东美教授教我的。老师告诉我,“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”,我是这么样入门的。


所以早年,我年轻的时候,忏云法师劝我修净土,我没接受;李老师劝我修净土,很多次,我也没接受。什么原因?对于净土没有认识,没有人把净土讲清楚、讲明白,很难接受。怎么会接受?我讲《楞严》、讲《法华》、讲《华严》,看到文殊、普贤,年轻人学佛,菩萨当中最羡慕的、最敬仰的就是文殊、普贤,文殊代表智慧,普贤代表德行,这是我们非常尊敬的。就在《四十华严·普贤行愿品》,第三十九卷经文里头看到,文殊、普贤怎么成就的?信愿持名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成就的。看到这段经文寒毛直竖,原来我们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这两位大菩萨,往生极乐世界才成就的。于是再不敢轻视净土,认真去学习净土,终于把净土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
我学佛那个时候,黄念祖老居士《注解》没出来,如果这个《注解》要出来了,那对我帮助很大,他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不能说古人、古注没有讲清楚、没有讲明白,不敢这样说法;古注真讲清楚、讲明白,我们看不懂,它的文字太深了。现在我们看古注看懂了,年轻的时候看不懂,所以很难接受这个法门。到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之后,才把以前想学的经教全部放下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统统放下,一心专学《无量寿经》。


在《无量寿经》之前,我讲过《弥陀经疏钞》,讲过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。《疏钞》完全用《华严》十玄门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在当时弘扬这部经的,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,我在海外,就一个人;黄念老在国内也是他一个人,我们碰到了,无比的欢喜。以后保持经常的联系,每一年我至少会有三次到北京去看他,在北京住一个星期。这是当代真正的大德,通宗通教、显密圆融,对我帮助很多。


他写这部《注解》的时候,我跟他认识,初稿刚刚完成,先用油印印出来,不是流通,老人非常谦虚,向十方一切大德请教。我遇到他是在美国,他到美国去带了一套就送给我了。当时我们心里常想,这么好的法门,无比殊胜的,一生成就的法门,没有一个好的注解。看到黄念老这个,我们心里常常想的,终于想到了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:你有没有版权?他问我:你说这个话什么意思?有版权我尊重你,如果没有版权我就翻印,我说我可以拿到台湾把它出版。他告诉我没有,完全没有版权,欢迎翻印流通。


所以我把他这一本带到台湾来,印成精装本一册,他原本四册。初版就印一万本,在海外就流通,这是初稿,用初稿印的。


以后他又改了很多次,又补充了一些。第一次版子在台湾出版的时候,那个时候是原稿,刚刚出笼的。我们可以拿着以前老本子跟现在的注解对比,你就看到老人多次修改,希望这个注解能做到尽善尽美。稀有难得!


这个注解李老师没有看到过,我跟念公见面的时候,李老师已经往生了,他没见到。他所看到的是夏莲老的会集本,曾经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,自己做的眉注。这个本子老师给我了。所以我今天学习的本子是有承传的,李老师传给我的。我要是把它放下学别的本子,就会有人告我背师叛道,那这个罪名就成立了。


所以我曾经说过: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学习这个本子,我还是要学习。为什么?老师交给我的,我相信老师不会欺骗我,我相信老师爱护我。老师亲手交的,我们就要一直学下去。


他这个本子为什么没有交给别人,他交给我?我能够一直学下去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,遇到的障碍、困难是史无前例,真不容易。


非常难得!国内有一个年轻的法师支持我、鼓励我,宏琳法师,用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一本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。我跟他不熟,听说见过一次面,但是没有留意,他很年轻。晚年,遇到海贤老和尚最后表法,为这桩事情作证。我们感谢老法师,感谢阿弥陀佛,感谢世尊的加持,我们的信心坚定,再不会动摇。海贤老和尚二十岁出家,师父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,他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。最后拿着一本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的这本书照相,为我们表法,告诉我们经是真经,注解是正确的注解,没有错误,依照这个经注修行,方向是正确的,没有错误。所以我们感恩,这都叫演唱圣教。


海贤老和尚有演没有唱,表演给我们看,把《无量寿经》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完全做到了,身教。言教,人未必会相信,他统统做出来了,还有什么话说。


所以他这一片光盘,我看完之后告诉大家,这是《大乘无量寿经》的总结,要把这一片光盘当作《无量寿经》一样看待,《无量寿经》是讲解,它是落实。我劝大家,真正想修净土,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,最好的修学方法,光盘每天看三遍,念佛号一万声。对初学大概需要五个小时,一天修行五个小时,一年不间断,你往生净土没问题了。有许许多多同学真干了,有人来告诉我,他已经听过一、二百遍,很难得。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净土难中之难。虽然难,只要真正相信,真正发愿,肯念佛,比什么都容易。真正这是易行道,难信易行,只要你真正相信,决定成就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


我们再往下面看:


【若据密教。】


密宗。


【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,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。】


下面念老引经据典告诉我们。


《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》里面说:


【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,是故名普贤。】


密宗说的。


【又金刚智。】


“金刚智”是密宗的大德。


《五秘萨诀》里面说:


【金刚萨埵者,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。亦名一切如来长子,亦名大阿阇黎。】


这个“一切如来长子”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“亦名大阿阇黎”,密宗里头称的。


【本经“德遵普贤第二品”中,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阇黎之文。】


你看,普贤有个名字叫“大阿阇黎”。“阿阇黎”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“轨范师”,这个老师他的言行是我们的模范,我们应当要跟他学。


【今此经中,普贤大士列最上首。】


说什么意思?


【正显密净不二。】


我们修这个法门的,要不要再去学密?不需要。为什么?密在《无量寿》里头,密在阿弥陀佛名号里头,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句咒语,无上的密咒。名号功德不可思议!一句弥陀名号里面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德号,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,你念这一句名号全都念了,不要再念别的,全念到了。不但包含一切诸佛名号,还包含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经卷,统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,所以这一句佛号包括所有的经教。


在中国,大小乘过去总共十个宗派,现在中国没有小乘,大乘八个宗,南传的是小乘,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。


普贤菩萨列在上首,代表什么?“密净不二”,净土里头有密宗,有圆满的密宗。


【故先师夏老云。】


“先师”是夏老,已经往生了。


他说:


【净土即是密教显说。】


说得好!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密教里头所说的大成就、圆满的成就。


下面说:


【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,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,故红教尊崇弥陀,劝生极乐,远盛于其它教派。密净不二之旨,于本解中暂不详论。】


在这部注解里头没有详细讲解,详细讲解的好像夏莲老有、黄念老也有,他们的著作很丰富。至于这部经,是专门介绍净土法门,专讲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。


下面:


【庚二”】


菩萨众里头第二位上首。


【文殊师利菩萨。文殊师利,亦云曼殊室利。】


这是梵文音译过来的,它的意思


【此云。】


我们中国人称为


【妙首。】


也称为:


【妙吉祥。】


“妙”是妙法、妙慧、妙行、妙德,都可以讲得通。“妙首”很好,一切“妙”里头摆在第一。


【亦云妙德。是诸佛之师。】


大家很多人知道,文殊是七佛之师。


【《放钵经》曰:今我得佛。】


这释迦牟尼佛说的。


【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。】


释迦牟尼佛做过他的学生,学生示现成佛,老师示现做他的学生,就像舞台表演一样,学生唱个主角,老师跑龙套。这个在戏剧里头常有,很平常,老师来唱配角,唱主角的是学生。文殊师利菩萨在诸佛会下,做配角的就太多太多了。佛佛道同,佛佛平等,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、要知道,没有这高那低的,没有,佛法是平等法,到法身菩萨就入平等的境界。


【过去无央数诸佛。】


就是我们讲无量无边诸佛。


【皆是文殊师利弟子,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。】


将来的,这是讲过去,将来这些修行人,都会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照顾。


【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。】


父母照顾他。


【文殊者,佛道中父母也。】


由此可知,菩萨悲心不可思议,慈悲到极处,每一个发心学佛的人,特别是发心求净土的人,他没有不照顾的。你求他,他照顾,你不求他,他也照顾,只要你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。


我们在近代看到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》,里面记载的有一段话,老法师四十七岁的时候,发心朝五台山。不容易,三步一拜,从普陀拜到五台,足足用了三年多的时间。你想三步一磕头,一天能走多少路?三年拜到了。在路途当中两次生病,都是在旷野,附近没有人家。病危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,这个乞丐救了老和尚,照顾老和尚。老和尚问他什么名字。他说他叫文吉,文章的“文”,吉祥的“吉”,叫文吉。问他住在哪里?他说他住在五台山,他说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,你要到五台山朝山,大家都知道。他就记在心里头。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,两次照顾他一个多月。拜到五台山,打听,问人知不知道有个文吉,没有人知道。最后到了五台山,见到许许多多出家同修,他把这桩事情告诉人,别人告诉他,文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,他才恍然大悟。两次,在危难的时候菩萨现身,现身做个乞丐,让你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荒山野岭遇到乞丐,这是正常的。这个乞丐救了他,菩萨感应不可思议。


【如《心地观经》曰:三世觉母妙吉祥。】


“妙吉祥”就是文殊师利菩萨;“三世”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;“觉”就是佛。把他比喻“三世诸佛之母”。母亲照顾小孩无微不至,文殊菩萨照顾发心修行的人,也是无微不至,只要你发的是真心就有感应。一切没有感应,那不是真心,妄心,妄心不可能有感应,真心有感应。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,你既然学佛了,就要用真心。


学佛人最可贵的不是别的,不是你根性利不利,那是另外一回事情,最重要的你不再用妄心,你就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。特别是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,对修净土的人没有不加持的道理。为什么见不到?我们的心有染污、有妄想、有杂念,所以跟他们没有感应。如果我们把妄想杂念放下,心里只有一句佛号,感应就现前。


再看下面:


【又妙德者,《法华嘉祥疏二》曰:文殊,此言妙德。以了了见于佛性故。德无不圆,累无不尽,称妙德也。】


这对菩萨介绍得也很清楚、很详细。


什么叫“妙德”?了了见于佛性,这句话就是通常所讲的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这叫“妙德”。“德无不圆”,圆满了;“累无不尽”“,累”是烦恼,烦恼断干净了,称“妙德”也。


下面又引《会疏》:


【《会疏》曰:具三德秘藏。】


“三德”:“智德”、“断德”、“恩德”‘大乘教里头通常也称“法身”、“般若”、“解脱”,这叫“三德”,“三德秘藏”。


“具”是具足。换句话说,这是“果后文殊”。普贤有“果前”、“果中”、“果后”;文殊也有这三种:“果前”、“果中”、“果后”。


【神化不思议,故名妙德。】


你看,虚云老和尚去我们不远,抗战时期老和尚还在世,也是一百二十岁的高龄。这个老人朝拜五台山,文殊菩萨变化一个乞丐来帮助他,每天供养他饮食,给他治病。两次,总共照顾一个多月,这么长的时间。化身,不是真的。这就是说神化不思议,称为妙德。


【妙吉祥者,《圆中钞》曰:微妙三德,同佛所证。】


这个“三德”跟《会疏》里讲的“三德”是一个意思,“法身”、“般若”、“解脱”,或者我们讲“智德”、“断德”、“恩德”,圆满具足,“同佛所证”。


【故亦云妙吉祥。】


【惑业苦三,有少分在,皆未吉祥。】


有少分在是什么人?等觉菩萨。换句话说,这是“果后”的文殊,早就成佛了,化身到这个世间来,帮助释迦牟尼佛,帮助毘卢遮那佛教化众生。文殊、普贤早都成佛,所以他们这个惑业苦断得干干净净,丝毫习气都没有,这叫真正的吉祥。


由此可知,称“吉祥”,只有《华严经》上讲的“妙觉果位”,真正的吉祥;“等觉”还不行,“等觉”还有少分在。


【位居究竟。】


这说清楚了,“究竟”是“妙觉”。


【三德圆彰。】


“法身”、“般若”、“解脱”圆满彰显。


【故又号妙吉祥。】


【文殊于菩萨众中,智慧第一。】


这下面说得好:


【本为龙种尊王如来。现在北方常喜国成佛,号宝积如来。】


早就成佛了,所以是“宝积成佛”化现的菩萨身份。


【未来成佛,号普见如来,故知文殊大士乃过现未三世成佛者。】


他的三世成佛,这是表演的,表法给我们看,特别是表法给法身大士们看。


【今示现会中,大智独尊,表此法门唯大智方能信入。】


净宗能够相信,不容易,不是真正的大智,你怎么可能相信?信的人很多,信中带着有疑惑。一切修学净土的大众,李老师常讲,当年老人在世,我们常常听说。台中莲社的莲友,老师往生的时候,我听说台中莲友大概有五十万人,真正往生的,老师讲了,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、五个往生,其他的不能往生。什么原因?信,信里头掺杂着有疑,到临终的时候会产生障碍,你不能往生。不能有“疑”!


“愿”,愿生净土,但是这个世界亲情有一些牵挂放不下,这也不能往生。这都是什么?都是智慧缺少。


真正有智慧,统统放下,没有怀疑。真有怀疑,自己不能客气,不要隐瞒,一定要断疑生信。


用什么方法断疑?读经,读经能帮助你断疑生信。一天如果能读十个小时,念上三年,疑就断掉;没有十个小时的功夫,不行,你的疑惑拔不掉。业障、习气、罪业、冤亲债主都是你的障碍,所以你必须要彻底放下。海贤老和尚的光盘,会起很大的作用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。


听经不能摄心,有妄想、有杂念,心不能专注,听经不生功德。念佛,念念就念跑了,就想别的东西去了,不能专注,这都是业障的现象,这都是不能往生的现象,我们要觉悟,要有高度的警觉心。那怎么办?现在最好的办法,就是我推荐给你的,海贤老和尚的光盘,一天真正用五个小时,听三遍、念阿弥陀佛一万声,一万声大概两个小时。要注意佛号不间断,要注意佛号不夹杂,念阿弥陀佛里面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。念佛、听经的时候,最好把电话线拔掉,没有人打搅你。一打搅,功夫断了,就破了。难,真难!真有恒心、有决心是做得到的,不是做不到,但是这些障缘你可不能疏忽,它确确实实把你拉到六道轮回不准你往生,很可怕。


【又妙德者,了了见佛性故。今邻普贤位列上首。】


他代表“禅净不二”。禅宗以文殊师利菩萨为本尊,代表禅;普贤代表密,所以它都有用意的。这句佛号当中有禅,圆满的禅;有密,究竟的密。这个意思就是教你,禅放下,密也放下,阿难在前面代表教,教也放下。海贤老和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就了,圆满成就,究竟成就。


所以他在此地:


【正表禅净不二之旨。】


下面第三位,我们再看“当来承传”。


【弥勒菩萨。】


真正懂得了,念阿弥陀佛里面就有弥勒菩萨在其中,不必再分心。


【弥勒。】


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“慈氏”,慈悲的“慈”。


【菩萨之姓也。名阿逸多。】


“阿逸多”的意思是“无能胜”,意思就是他是真正慈悲,慈悲到极处,一切慈悲的人都不能跟他比,他超胜,“无能胜”。


在中国宋朝时候,跟岳飞同时代,宋高宗的时候出现在奉化,在浙江奉化,叫布袋和尚。大家不知道他的法号,他的形象,每天提了个大布袋,到外面化缘,别人供养他东西都放在布袋里头,所以叫他布袋和尚。他在临终的时候告诉大家,他是弥勒菩萨再来,说完之后他真的走了。所以中国从宋以后,造弥勒菩萨的像,统统造布袋和尚像。而且把布袋和尚像放在山门口,面对着大门,你一进山门,第一个见面就见到弥勒菩萨,满面容的欢喜。这个意思就是说入佛门要欢喜心,入佛门就得法喜充满,取这个意思,这表法的意思。


【具足则为慈无能胜。】


就是菩萨表法。


他放在山门口,这个用意很深。你想入佛门,你要不要通过山门进来?山门进来第一眼就看到他,这个意思就告诉你:没有真正慈悲进不了佛门,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。


特别是大乘,大乘是建立在菩提心上,“净业三福”说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
“三福”三条:


第一条,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。


第二条有三句,“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”。


第三条是大乘菩萨,“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”。


中国佛教是大乘,所以弥勒菩萨是大乘,把他摆在门口,你有大慈悲你就能入大乘,你没有大慈悲入不了大乘,这个意思多深。今天大家把佛门表法的意思统统忘掉,都把弥勒菩萨当作神来供养,烧香、磕头、礼拜,还在他面前许愿,全搞错了,不但大乘的福你得不到,小乘的福也没有。这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,“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”,没有人给你讲清楚、讲明白,世间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。


大乘菩提心,你看,“菩提心”三种,第一个,是“本体”;第二个,“自受用”;第三个,“他受用”。“他受用”就是待人接物,对待别人一片慈悲;对待自己“清净平等觉”,这是真诚心。真诚心就是清净心,真诚心就是平等心,真诚心就是明心见性的心,在我们经题上五个字,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是真诚心的自受用,大慈大悲是真诚心的他受用。我们要用真诚心学佛,要用真诚心生活,要用真诚心工作,这叫真学佛。


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这个人他的长处就是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老实就是用真心,这个人诚实,没有欺骗人的心,没有轻慢心,当然更没有贡高的心,谦虚、恭敬、真诚,心地清净没有染污,所以他有成就。师父就教一句阿弥陀佛,教他一直念下去,他就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。念到什么样的功夫?念到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


诸位仔细看光盘,你能不能看得出来?他什么时候得功夫成片?什么时候得“事一心不乱”?什么时候得”理一心不乱“?什么时候阿弥陀佛嘱咐他表法,给念佛人做一个好榜样?要会看。


他是受阿弥陀佛的嘱咐,让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表法,做个好样子给人看,给社会大众看,给学佛的人看,给修净土的人看,给求往生的人看。我们要会看,把他所表现的统统看到,统统看明白,向他学习,我们往生就决定成就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所以大乘学人处事待人接物,一定是大慈大悲。特别在这个世界里头,只有大慈悲心的人能修忍辱波罗蜜,大慈里头就有大智慧,能够舍己为人。


我们看下面:


【《弥陀疏钞》云。】


莲池大师的话。


【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,故以名族。】


他这一族人叫“慈氏”,所以“弥勒”是他的姓。这个姓从意思上翻,就是很慈悲的族群,他们这一族人个个都很慈悲,弥勒族。因为他在母亲怀孕的时候他就有慈心,这个慈心是与生俱来的,是他从前世带来的。


【又过去生中,遇大慈如来,愿同此号,即得慈心三昧。】


这是说菩萨不是这一生修行的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。他遇到大慈如来非常欢喜,做大慈如来的弟子,愿意将来自己成就也用这个名号,所以他得“慈心三昧”。“三昧”是梵语,翻成中国字就是“定”。心定在慈悲上,慈悲就是他的心,他的心就是慈悲,所以称为“弥勒”。


下面还有些公案:


【又昔为婆罗门,号一切智,于八千岁修习慈行。】


这都是佛在经中讲的,告诉我们弥勒菩萨过去世,生生世世都是修慈悲心。所以在过去,这都是过去很多劫了,无量劫之前,曾经做过婆罗门,这在印度出现的。


婆罗门在印度人中地位最高,他们自称是大梵天的后裔,掌管宗教教学,地位在帝王之上,帝王以他们为国师。


“号一切智。”这婆罗门。


【一切智婆罗门,于八千岁修习慈行。】


娑婆世界人的寿命,佛告诉我们,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,最短十岁。从十岁,每一百年加一岁,加到八万四千岁,这叫一增,增上;从八万四千岁,每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十岁,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;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;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,这个常识我们要有。


这个地方,于八千岁的时候,没有说明是增劫还是减劫,只说在八千岁。人的寿命愈长,福报愈大。我们现在是“减劫”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人寿是一百岁。一百年减一岁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,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记载,是三千零四十一年,三千年就是减三十岁,现在世界人的寿命,平均是七十岁。八千岁,无论是增劫是减劫,福报比我们大,我们比不上。他在那个时候修慈行,大慈大悲,爱护一切众生。


【又弗沙佛时。】


“弗沙”是古佛,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,这尊古佛曾经是释迦如来跟弥勒的老师,也就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都曾经在弗沙佛的时候做佛的弟子。


【与释迦如来同发菩提心,常习慈定。】


所以世尊跟弥勒关系很密切,过去生中是老同参,同参道友,而且都喜欢修慈悲心,“慈定”,就是“慈心三昧”,“慈定”。


又《思益经》里头说:


【众生见者,即得慈心三昧。】


你见到弥勒菩萨没有不生欢喜心的,他能够用慈心三昧加持众生,让众生跟他见面的时候都得到慈心三昧的加持,慈悲心都能够生起来。念老在这里引很多经典来注解弥勒菩萨。


又《悲华经》里头说:


【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。是则慈隆即世,悲臻后劫,至极之慈,超出凡小,故无能胜。】


这介绍菩萨,我们要向他学习,决定不能疏忽。没有慈悲心的人不能往生,为什么?“菩提心”里头有慈悲,没有慈悲心的人,“菩提心”没发,念佛不能往生。


经上讲得很清楚,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你没有“菩提心”,光有“一向专念”,不能往生。经文千万不能错会意思,世尊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我们自己疏忽、大意了,没有注意到,以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。


你看看海贤老和尚有没有慈悲心?真诚、清净、慈悲,他统统具足。我们净宗学会提倡的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自受用,慈悲他受用。菩提心说了十个字。要记住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叫“发菩提心”,这个人能往生,不“发菩提心”不能往生。记住,经上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;没有菩提心,一向专念,是跟净宗结一个法缘,阿赖耶识里头落谢净土种子,这一生不能往生,千万不能疏忽。疏忽不是佛说经疏忽,也不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疏忽,是我们自己太大意了。一定要爱护别人,要关怀别人,不能跟人做敌、做对头,那完全错误。


冤亲债主是过去没有学佛结的怨,现在没法子。现在学佛,发菩提心,将我们自己修行功德都要回向给冤亲债主,希望把这个冤结化解。他那边没有化解,我这边化解了。这不能不知道,这都是往生的障碍。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,你还有怨恨、还有贪爱,还没有放下,佛就走了,佛不等你。


真正想往生,现在就要放,你还等什么时候?你要想等到明天,明天还有明天,到临命终时还没有放下,你这个机会就错过,多可惜!所以这个事情不能等,赶快要抓住。在这个世间别想自己,自己随缘就好,随喜功德,说什么都好,做什么都好,决定不要放在自己心上,自己心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学海贤老和尚念到底,一直念下去。


《悲华经》里面这一句说得好,完全正确:


【发愿于刀兵劫中拥护众生。】


“刀兵劫”是在战争,这不是天灾,这是人祸。


现在我们看到汤恩比博士的谈话,这个老人有慈悲心,非常慈悲;有爱心。告诉我们,我们今天处在这个境缘当中,是什么样的境缘?是人类的文化是存是亡;地球上这些生物,是能继续活下去还是同归于尽。我们走到这个路口。他说得很清楚,如果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,人类的文化就断掉,没有了,地球上的生物全部灭亡。过去战争没有这种武器,人想灭亡全世界做不到,现在有这个武器,可以做到。今天一爆发战争可不得了,整个世界绝灭了。


所以他说决定不能有战争发生。他说那怎么办?最好这个世界变成一国,一个国家,就不会发生战争。这一个国家怎么统一?不是用武力,是用文化。


他举的例子,像中国几千年当中出现过不少次的盛世,盛世是完全靠文化,四周这些小国自动的来归属中国,不是中国用武力压迫他的,不是的,是他自动来的,他来朝贡,他来结盟,愿意听从中国领导人的指导。所以他说,未来如果有世界国家出现,他说这个“世界国家”肯定是中国人领导、中国文化领导。


那我们相信,这领导的是什么?就是《群书治要》。汤恩比没有看过这本书,他要看过这本书,他一定就知道,就是这一样东西。这个东西被我们发现、找到了,大量印刷流通。


现在在国内,习主席已经把它放在党校必修课程;在马来西亚,我们在里面选择一小部分,十分之一,编成一部《群书治要360》,同时把它翻成英语,在联合国流通,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。好的信息!


所以我跟外国人往来,我告诉他们,有人说“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”,我说没错,我承认,但是不是中国政治、不是中国武力、不是中国科学技术,也不是中国经济贸易、科学,都不是,是什么?是中国的《群书治要》。他们相信,那是用中国传统文化、用伦理、用道德、用因果、用圣贤教育来教化众生。我


们深深相信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人本性本善,人都是好人,没有坏人。坏人是没有人教他,学坏了,有人教他,他就学好了,这是一点都不假的。
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!



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,愿众生离苦得乐,身心自在。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,南无阿弥陀佛。敬请常年专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念阿弥陀佛是念一切的佛。具有阿弥陀佛分给您的无量功德与福报。        


念佛之人,阿弥陀佛,常住其顶,放大光明,日夜守护,菩萨相随,天神拥护;现世安稳利乐,临终往生净土。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