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日行一善,日久福德必深厚!

2020-05-27 09:58:36 作者:慧律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1.png


        平常看这个人一直在做善事,你感觉没有什么!可是碰到灾难的时候,那个善神、龙天护法神就一直站在他旁边一直支持他,他就会转危为,转灾难为福报,这个很容易看得出来的!所以,莫轻视小善,以为我不会受报。小水滴不断地落下,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,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,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。———慧律法师



桃源居士:

          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光,有眼功的朋友或者修行很久的师父,都能够看出来。每个人肩膀上,都有两尊善神,每日记录人的善恶。夜晚则上报阎王。每一日做善事,都是在耕耘自己的命中的福田。每个人生活都需要有福气,福气从哪里来呢?从孝顺父母,厚待伴侣,厚道行事而来。在修福的过程中,还要特别注意不要让自己的福报出现漏洞。比如说,杀生,邪淫,妄语,赌博,饮酒,抽烟,做不善业。这些都会令自己原本多生累积的福报流失。是很可惜的事情。积德有两个层面。一个层面是要人为去努力付出,比如通常我们所说的孝道、布施、利他,(帮助弱势群体,供养寺庙,尊重老师,孝顺父母恒顺父母,做事情令父母宽心,安心,事事考虑利人,也会必然利益自己)另一个层面就是并不需要付出,比如发大愿、赞叹和连接诸佛功德,念佛学佛,赞叹佛法,护持佛法,发愿做大善事,将修行融入生活,按佛的教诲去做人做事,然后我们的功德自然就来到了。


“行善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;行恶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,日有所亏。”


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节本卷一


太上约:“福祸无门,惟人自召。”


【解释】


太上老君说:“人的祸福,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,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!”


 


【分析】


太上,就是太上老君,姓李名耳,号伯阳,也就是周朝的圣人——老子;得道成仙以后,称天立教,为道教的始祖,是上天至尊之圣。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;感是感召,应是报应,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,必定会得到天降福祸报应的果。所谓有感必有应,随感而随应,用以彰显天道好坏的道理,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;知道作恶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,因此心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;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,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,所以才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片名。


福祸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报应,如影随形;这四句话是此一篇的总纲领,也算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在。讲到圣贤之心,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,避免灾祸而后才去断恶行善;说到造化的道理,只要是积善,必定会福荫子孙;而若是积恶,必定会祸延子孙;也就是易经所讲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的道理,而且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!


自召,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,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!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,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!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,这颗心是湛然清净,就如同虚空一样,哪里有什么善恶呢!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,所向着的是好事,就是善,所向着的是坏事,就是恶;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,做了一件事情而已;但是到了后来,经过了日积月累,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。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,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!所以太上开口便说:“福祸无门,惟人自召。”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,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!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,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。


故事一:


宋朝的灵源禅师向伊川先生说道:“祸能够生福,而福也能够生祸啊!祸能生福的原因,就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灾难的时刻,很认真的想求平安,并且能够深入地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;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,谨慎自己的言行;而福能生祸的原因,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,不能够思危;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,言行举止骄傲懈怠,尤其多有处事轻率、态度傲慢,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。


故事二:


宋朝的张子(张横渠先生)说:“正心的开始,应当是以自己的心为严师。凡是有所作为,就会知道谨慎小心警惕自己:这样练习了一、二年,只要能够认真努力守得紧,自然而然心就正了。“


【嘉言】


“行善如春园之草,不见其长,日有所增;行恶如磨刀之石,不见其损,日有所亏。”所以祸福都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增减,没有智慧的人,是不容易觉察的啊!


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:“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。”佛经也讲:“吉凶祸福,皆由心造。”


节选自《集福消灾之道》

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,南无阿弥陀佛。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